色差仪在猪肉色泽检测方面的应用
用颜色差异仪将标准肉色板(日本制)的6个色级进行了测定,统计分析6个色级的L*、a*、b*、C和H*值的变化规律。以肉眼对照肉色板评定法和色差仪(Colorimeter)评定法对准猪(HH)、苏淮白猪(75%大约克猪+25%新淮猪,SHB)、大约克猪×淮猪(YH)、长白猪×淮猪(LH)、长·大(DLY)洋三元猪等5个品种(系)或杂交组合共计23头猪进行了宰后肉色评定,将两种测定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。结果表明,b*值在肉色的评定中参考意义较小;在个体肉色相差较小时如在(3.0~3.5分之间),色差仪评定法与肉眼对照评定法猪肉肉色的评定结果不一致;当个体肉色相差较大时,这两种方法的评定结构(基本一致。
传统(Tradition)的猪肉肉色评定方法(method)是采用肉眼对照肉色板评分,以**后肋骨处的背景**长肌横断面(又称眼肌)为评定部位。用标准肉色板于宰后1~2h在白天正常(normal)光照评定。标准肉色板为5~6个色级(日本标准为6个色级,美**标准为5个色级),1~2级色淡(PSE肉),3~4级正常,5~6级色深(DFD肉)。这种评价方法主观性较强,同一块肉样,不同的人检测,结果可能相差0.5~1个色级。另外,在不同的光线条件(tiáo jiàn)下检测,结果相差也较大。总之,将肉色分为5~6个级别,仅凭肉眼鉴别,导致(cause)检测的结果较为粗糙,可信度较低,有必要改进检测方法。
采用色差仪(Colorimeter)测定肉色具有数据精准(Precision)度高、客观性强、操作方便(等优点,值得推广。本实验(experiment)利用色差仪和肉色板两种方法(method)同时进行猪肉肉色评定,分析二者之间相互关系及差异,为猪肉肉色评定实际应用提供参考。
实验方法颜色差异仪测定(Assessment)肉色板
采用色差仪对肉色板中的6个色级进行测定(Assessment),每个色级测定10次,记录(jì lù)所测的L*、a*、b*值,进行统计分析(Analyse),确定6个色级的L*、a*、b*值的平均值(The average value)和标准(biāo zhǔn)差。然后根据换算公式得出H值,然后根据L*、a*、b*、C和H 值变化范围来判断猪肉肉质问题(Emerson)。
肉色测定(Assessment)对照试验
按统一标准进行屠宰和肉色评定。宰后1~2h内,用肉色板和色差仪评定新鲜肉样肉色。肉色板评分是在白天室外光线充足时(但避免强光直射),用肉眼将**后肋骨处的背**长肌横断面与标准肉色板对比打分,**值0.5分。色差仪测定方法是将色差仪镜头(Lens)垂直置于**后肋骨处的背**长横断面上测定,镜口紧括肉面(不能漏光),每个样品测定5~8次,要求有意识地将测量位置均匀(jūn yún)分布于眼肌横切面,记录(jì lù)L*、a*、b*值,依换算公式计算出色度(Chroma)C和色调角H值,然后将结果(result)数据用SPSS软件统计分析。
以上为色差仪在猪肉色泽检测上的应用介绍,希望可以提供相关行业(industry)使用者一些参考借鉴。测色仪广泛应用于塑胶、印刷、油漆油墨、纺织服装等行业的颜色管理**域,根据CIE色空间的Lab,Lch原理,测量显示出样品与被测样品的色差以及,反射率等数据。
- 上一篇:色差仪在注塑行业中的优越表现
- 下一篇:色差和白度是如何定义的